莱顿收藏创始人托马斯·S·卡普兰博士是一个传奇,也是一个励志的例子。作为收藏家,没有家传;作为企业家,也是白手起家,如今建立起全球最大规模的荷兰黄金时期的绘画收藏。一个夏天在北京,卡普兰带来了伦勃朗,不仅是他的时代,还有他那个时代中的维米尔、扬·利文斯……
卡普兰196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,自幼年起就深深痴迷于伦勃朗·范·莱茵的绘画作品,八岁时就曾请求家人带他去阿姆斯特丹,“因为伦勃朗曾经住在那里”。早年在瑞士求学,之后卡普兰在牛津大学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,并顺利获得历史系本科、硕士和博士学位。1993年,卡普兰开始在自然矿产领域进行投资。他起初关注银矿,后来转向铂金矿和碳氢化合物的开发。2003年,卡普兰41岁时与妻子达芙妮一起踏上荷兰艺术品的收藏之旅。
纯属意外的收藏之路
当面对“商人和收藏家哪个身份给他带来的乐趣会更多”这个问题时,卡普兰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:收藏家。他说:“我去经商也是为了可以让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,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希望去保护野生动物,其次就是收藏。”目前担任纽约The Electrum Group LLC集团主席的卡普兰,主要关注自然资源领域,集投资、咨询和资产管理于一体。卡普兰夫妇还是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资助者之一,过去十年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超过了一亿美元。2006年,夫妇二人创建Panthera基金,为了保护大型濒危猫科动物和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。
他原来以为伦勃朗的画都在博物馆里,自己不可能拥有,可是,2006年他买到了伦勃朗的一幅素描,画上的狮子正是他致力保护的对象。到现在他拥有11幅伦勃朗的油画,正在国博展出。要知道,这个备受瞩目的收藏家,他儿时就在父母的带领下到阿姆斯特丹参观伦勃朗故居,从小的兴趣变成了自己的事业,机缘巧合中还造就了神话般的收藏传奇,就连莱顿收藏的名字都是以伦勃朗出生地命名的。卡普兰说自己收藏伦勃朗纯属意外,“有一次我在克罗地亚的时候,碰见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院长,他当时就问我有没有在收藏,然后我说没有,他接着说如果你要收藏的话会收藏什么,我说想收藏伦勃朗的作品,但我又说伦勃朗的作品都在博物馆里面,估计是没得收藏了。然后他说可能你不知道,其实市面上是有一些伦勃朗的作品,还有与伦勃朗相关画派的作品,虽然不是天天都有,但如果真想做一个系列收藏的话,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。”所以从那个时候,卡普兰开始有了收藏的打算了,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当中,他和太太两个人基本上以平均一周一幅画的节奏收藏品。“如果我当时没有去克罗地亚,或者说没有见到这个院长,没有跟他谈话,可能我都不会开始自己的收藏之路。”
收藏就是这样,往往是在不可能中而拥有。卡普兰说自己一直都特别坚信运气的力量,而且他觉得我自己也是所认识的人里面运气最好的,如果让他在运气和聪明之间选择,他会选择运气。“我们之所以可以把莱顿收藏做成功,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所喜爱的这些作品。伦勃朗当时其实并不是社会上主流大家都喜欢的作品风格和类型,我所认识的代理商很清楚可以从谁手里可以买到这些作品。代理商们也知道市面上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去买这些作品,而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幸运。在合适的时候,在合适的地方,又有合适的契机,我达成了一个又一个收藏目标。这些代理商、经销商他们都知道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收藏家,我的目标是做一个博物馆级别的收藏,所以他们更愿意去帮忙,有类似画作的讯息也会先通知我,除了好运气,我真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更好的词去形容。”卡普兰不无感慨的说。
通过展览去传递价值观
收藏,其实与历史、文化息息相关,是对历史与文化的一种态度。往大了说,甚或涉及一个人、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与其祖先的关系,涉及身份的问题和与一个大的共同体的价值认同。收藏宛若贯通古今的时空隧道,是一种记忆的传承,是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。在如切如磋、如琢如磨的细细品鉴中,感知前人的荡气回肠,感受有关价值观和胸怀的意识形态。
说到这次莱顿收藏在国博做的展览——伦勃朗和他的时代,卡普兰最大的愿望是用“伦勃朗和我们的激情,去创建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,而非让人们彼此疏远。同时持续地培养人文主义和它最富有意义的产物——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包容和相互尊重。”用他自己的话说:一位“犹太裔美国人”将陈列在“法国”最著名博物馆卢浮宫中的“荷兰”画作带到“中国”、“俄罗斯”和“阿拉伯国家”,去建立一个共通的沟通平台。”有什么比这样做更能阐释跨越国界的万物相通呢?
伦勃朗为人所赞叹的是他在描绘光暗对比时的独特技巧,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,而他刻画故事时表达感情的能力无人能及,作品充满人道的思想和人文热情。此前,卡普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谈到了黄金荷兰时期的价值观,他认为这种价值观应该被普及。我很好奇便在采访时问他原因,他饶有兴趣的为我解释,他说:“简单来说是希望这个价值观可以被广泛的传播,进一步来讲,就是伦勃朗和他身处的黄金时期所传达的价值观,其实是一种体现人道主义的价值观,强调包容,还有互相的尊重。这在荷兰当时的画作都有所体现。伦勃朗是目前为止仍然被大家所传颂的一位艺术家,在历史上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艺术家。他看到的这些东西,可能是其他的人没有看到的,而他看到了之后,就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这种美,发现这种真实,同时还能把这种美与真实通过画作在画布上表现出来。那么这一点,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他当时看到了这些所谓的美是他眼中的美,并不是被大众都能普遍接受的美,但是他不在乎,他还是依然表现出来了。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他其实就是解放了当时的艺术,也正是因此,伦勃朗的这种价值观,还有他的精神都在影响着之后所有的艺术家,他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,发挥自己想象落到实处的时候,其实都在传承伦勃朗的DNA。”
我接着问卡普兰“为什么这批画作在卢浮宫展出后的首站选在了中国?”他说:“其实我的想法是希望可以让中国的人都更加欢迎,更加喜爱伦勃朗的艺术。我不希望大家只是把它简单的当做一个西方的艺术来看,而是希望民众可以把这个艺术当成是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去看待。伦勃朗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,他也是一个跨越时代的艺术家。正是因为他的存在,才给后来的整个的艺术世界,还有整个的世界都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,所以我希望可以让中国人能更多的去接触伦勃朗,还有他带给中国艺术的影响,因此我把他带到中国来,再一次将中国和西方的艺术重新连接起来。在中国,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画家,比如曾梵志,就提到过自己受到伦勃朗的影响非常多。还有喜欢戈雅、毕加索的艺术家,他们喜欢的艺术家更是深受伦勃朗的影响。
重回伦勃朗时代
如果有一次机会穿越回伦勃朗生活的时期,你最想做什么?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,卡普兰先是顿了一下,然后大约过了半分钟他才作答。他说:“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,因为我一直特别想了解伦勃朗当时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,可以激发出他在艺术方面如此伟大的灵感。在当时,伦勃朗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,但并不是说他的创作被所有的人接受,因为他所创造出来的这种美,很多情况下是一种主观的美,他往往可以在丑当中发现美,所以这个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能接受。如果我要是在当时的话,应该会受到他那种比较激进思想的影响,然后开始收藏相关的画作。”在伦勃朗生活的时代,很多在当今人们看来很伟大的画作其实是被一些买主所拒绝的,卡普兰说到这里略带打抱不平的口吻说:“我要在当时就把这些画都收回来。就比如说他在晚期的时候为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厅做了一幅很大的画,却被市政厅退回了,而后这幅画因为实在太大而被伦勃朗自己分割了,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只保留了三分之二的原作,多么的可惜啊。”
当多数人称赞卡普兰天才慧眼收藏伦勃朗大量画作的时候,卡普兰却不这么认为。“只有伦勃朗本人才是天才,我现在所持有的这些画作,其实都是暂时为我们的后代去保管,因为这些画作它永远都是属于我们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。对于收藏和艺术来说,永远都要怀着敬畏的心去看。另外,我不觉得自己把画买回来这个行为本身非常的高尚,真正高尚的是把画作拿出来跟大家分享,这一点是我对自己的观点。”